青岛:从网红城市到文旅强市,如何“留住人”?
元描述: 深入探讨青岛旅游业转型升级之路,从打造特色文旅IP、提升游客体验到激活淡季消费活力,揭秘青岛如何应对文旅市场新形势,突破发展瓶颈,打造“网红城市”新标杆。
引言:
在文旅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当下,曾经的旅游胜地青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网红城市层出不穷,传统旅游城市如何提升吸引力,满足消费新需求?青岛,这座拥有红瓦绿树、碧海蓝天的城市,正面临着“热闹有余,留不住人”的尴尬。近年来,青岛在持续探索文旅发展新亮点,努力走出困局,找到新的增长点,打造文旅强市。本文将深入探讨青岛的文旅转型升级之路,从打造特色文旅IP、提升游客体验到激活淡季消费活力,揭秘青岛如何应对文旅市场新形势,突破发展瓶颈,打造“网红城市”新标杆。
青岛文旅产业升级:打造特色文旅IP
近年来,网红城市的出圈带火了各地旅游市场,许多城市都在思考如何增加自身文旅产业的辨识度和影响力。青岛也不例外,他们深知打造特色文旅IP的重要性,并为此付诸行动。
青岛国际啤酒节:从初代IP到跨界矩阵
诞生于1991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,堪称中国初代文旅IP,30多年来,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热度与流量。但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,啤酒节过度商业化等问题逐渐显现,服务品质和消费者体验开始滑坡。此外,在IP形象创新上,青岛国际啤酒节也乏善可陈。
近年来,青岛尝试了一些新打法。他们较早开启了啤酒节酒王争霸赛的预热赛,并在哈尔滨、成都、郑州、西安等多地开展,增加了啤酒节的知名度和客流量。此外,青岛还为啤酒节设置了由公安、市场监管、交通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,有效促进了节会的高效运作和优化管理。
除了充分挖掘啤酒元素外,青岛国际啤酒节还加强了对地域特色、民间艺术、文化风俗的整理开发,形成了“啤酒+演艺”“啤酒+体育”“啤酒+品牌”的跨界矩阵,把啤酒与演艺活动、体育赛事、品牌合作深度融合。今年啤酒节共开展文化演艺活动500余场、体育比赛1807场次,游客接待量已超过636万人次。多元化的活动安排及体验设计,加深了游客对青岛国际啤酒节这一文旅IP的认知和情感联结。
“青岛·上街里”:场景+演艺+节庆+商业新业态
2022年,青岛以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为契机,对周边历史城区核心区实施了精致化改造。随后,青岛推出了新春逛街里、上街里啤酒节、上街里·赏秋天等多个文化艺术活動。在持续的流量曝光下,“青岛·上街里”被打造成又一特色文旅IP。
上街里以中山路为中轴线,是青岛最知名的历史街区之一,承载着青岛的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资产,凝聚着人们的精神共鸣、情感依赖和价值认同。随着沉浸式旅游的兴起,上街里IP也逐渐走向成熟,形成了“场景+演艺+节庆+商业”新业态。例如,《百年中山路》舞剧将老街老院作为天然舞台,通过多点位演出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;“里院喜剧节”邀请了40家喜剧厂牌和演出团体,为观众带来风格各异的喜剧演出,让上街里IP更具吸引力。
中山路历史街区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,成为影视作品里的“常客”。电影《抓娃娃》带火了青岛里院“有余里”,电视剧《南来北往》带火了鱼山路……遍布青岛的影视取景地成为一张张城市名片,提升青岛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同时,也为文旅业带来更多流量。
青岛“电影之都”IP:科技赋能,打造“造梦工厂”
2018年,青岛东方影都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运营,其以“电影工业化生产+全产业链配套”为定位,打造了40个世界顶级摄影棚、32个置景车间、室内外合一的水下摄影棚等。一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技术,让青岛成为极具科技含量的“造梦工厂”。随着《流浪地球》系列以及《封神三部曲》《独行月球》《万里归途》等优秀国产大片在此出炉,青岛“电影之都”IP的新名片也愈发闪亮。
“电影之都”IP为青岛带来一大批影视旅游项目和国内外大型活动,带动了青岛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提升游客体验:青岛文旅的“服务升级”
除了打造特色文旅IP,青岛还注重提升游客体验,从“海上游”到沉浸式演出,不断丰富旅游业态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。
“海上游”:开辟全新的旅游空间
“海洋是青岛的核心旅游资源,游客停留时间不长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业态不够丰富,沉浸式、体验式项目不多。”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潘峰自揭短板。
青岛将“海上游”作为突破口,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十余家民营企业携手,共同开发海上旅游线路。目前联合运营各类船只100多艘,开通8条游览线路,基本覆盖城区沿海景点。
“我们实现了码头、航线、售票、结算、运营5个维度的联合运营、统一管理。”在青岛旅游集团副总经理任现辉看来,联合与统一是“好服务”的开始,但要想发展好海上旅游,还需要好产品、好内容、好